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上加油(3 / 4)
领马哈木心中,部落矛盾是大于民族矛盾的,他并不喜欢明朝,但他更加讨厌动不动就指手划脚,以首领自居的鞑靼。
出于这一考虑,他和明朝政府达成了联盟,当然这种联盟是以外敌的存在为前提的,大家心里都清楚,一旦情况变化,昨日的盟友就是明日的敌人。
而朵颜三卫如今则在岚琴的带领下归属明朝统治。
蒙古本部鞑靼太师在拥立本雅失里为可汗后,奉行了对抗政策,与明朝断了关系,更为恶劣的是,他们竟然杀害了明朝的使节,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大明示威。但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举动实在是利人损己。
鞑靼的新首领本雅史里与太师阿鲁台都属于那种身无分文却敢于胸怀天下的人,虽然此时鞑靼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他们却一直做着恢复蒙古帝国的美梦,连年出战,东边打兀良哈,西面打瓦剌,虽然没有多大效果,但声势却也颇为吓人。
而此时,鞑靼杀害大明使臣的行为彻底的激怒了朱棣。本就因为皇后徐仪华的离世悲伤的朱棣,此时将心底那些悲愤全都发泄在了鞑靼的身上。
朱棣先是册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并提供援助,帮助他们对抗鞑靼。瓦剌乘势击败前来进攻的本雅失里和阿鲁台,鞑靼的势力受到了一定的压制。
而这些还不够,朱棣干脆准备了十万大军,准备深入北漠痛打不知好歹火上加油的鞑靼。
朱棣亲自制定了作战计划,监督粮草后勤的准备,但却在最关键的事上犹豫了。
这就是指挥官的人选,朱棣常年用兵,十分清楚打仗不是儿戏,必须要有丰富战争经验的人才能胜任这一职务。最好的人选自然是曾经与自己一同靖难的将领们,可是问题在于,当年的靖难名将如今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最厉害的张玉在东昌之战中被盛庸干掉了,朱能也已经死了,张玉的儿子张辅倒是个好人选,可惜刚刚平定的安南并不老实,经常闹**,张辅也走不开。而叶羽呢?朱棣现在并不想让叶羽离开京城,很多朝政上的事他习惯性的与叶羽商量,所以他并不想轻易派叶羽去战场。
想来想去,只剩下了一个人选了,那就是丘福。
淇国公丘福,是朱棣的结义大哥,也是自燕府时期就跟随在朱棣身边的帅才,是靖难名将中硕果仅存的一个。
朱棣对丘福是十分信任的,所以他决定将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他,命令他深入北漠,务必要痛击鞑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