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第 164 章(8 / 9)
太明白这种绕来绕去的事,他抓抓自己的头皮,自然是不敢乱开口说话。所以屋子里又一次静了下来。
对于屋子里众人的神情,宝宝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只是陷入了沉思之中,“看来古人是极重孝道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连与宝茗极其亲近的沈云飞、郑浩文,都对茗哥的做法表示无法认同。那么朝中必定会有更多的人,对此无法认同。……甚至皇帝陛下都会站在对方的阵营。”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古代社会孝道是极重的,父母与儿女压根儿就不是平等的。所谓“子不言父之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是说父母做了错误,做子女的也不能向他们指出,当面说个不字。
孝道教育更是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绝对尊敬父亲的家长权威。“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摘自《礼记·内则》)。“父母恶之亦恶之。”——意思是说父母喜欢的,子女也要无条件的喜欢。父母尊敬的,子女也要无条件尊敬。当然了,父母讨厌的,子女更要无条件的讨厌。二是对父母的话,做人子女的要绝对听从,坚决照办。父母即使有过错,也须“下气怡色,柔声以谏”。父母若是因不高兴而“挞之流血”,亦不能“疾怨”(痛恨埋怨之意),过错永远要做子女的自己承担,更不能非议父母。“善则称亲,过则称己。”(摘自《韩非子·忠孝》)。三是要尽心尽力地侍奉、赡养父母,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乃至牺牲自己或自己的子女,来满足父母的意愿。如果父母生病,做子女的须昼夜侍奉床前,汤药须事先亲口品尝。父母遇险,子女须舍身相救。四是父母去世了,为人子女的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守护坟墓,时常祭祀。
宝宝前世生活在文明程度很高的二十一世纪,孝道的理解对于她来说自然是与古人有些不同。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在脑海里不停的翻找着那些有关古代“孝道”的记载。宝宝隐隐有种感觉,对手选择这样一种方式,要打击的对象绝对不只是杜宝茗、林伟成以及林伟成身后的林氏家族。
“究竟从什么地方入手,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从而说服皇帝陛下站在自己的阵营,打击对手?”宝宝的心中一片坚毅,这场风暴只怕是要掀起不小的风浪,自己得准备些应对措施,采取些必要的手段才行。他不由的喃喃自语,“何谓‘子不言父之过’?何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何谓‘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父母恶之亦恶之。’简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