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才子宝茗(1 / 6)
三月十九日一大清早,北洹太守衙门和北洹书院公告张贴处就贴出了《参加才艺比赛复赛人员名单》。
上面写道,“……本次共参加才艺比赛初赛的人员有四八七名。得分在六十分以上的人员共三十一名。人员名单公布如下(从高分到低分排列):
第一名 杜宝茗(准考号:五——四五七)得分一百分加二十分;
第二名钟见文(准考号:三——三六二)得分八十分;
第三名郭翔儒(准考号:二——二八五)得分七十八分;
第四名曹学军(准考号:二——二三六)得分七十七分;
第五名张志安(准考号:一——九十一)得分七十六分;
第六名袁志宏(准考号:四——三八二)得分七十分;
……………………………………………………………………………….、
落榜的众人纷纷打听,“那个叫杜宝茗的学子是何许人也?”“竟然得分是满分?”“有没有搞错呀?”“这张试卷可不简单的呀。”“会不会改错?”学子们嚷嚷着一同去找评判,加以求证。
首席评判——北洹书院院主陈如松抚摩着胡子诚挚的向学子们做了解说,“绝对没有计算错误!是我们八名评判看了卷子,一致为他打分的。我们从前也听过这个名字,更不会认识他。此次笔试的卷子上只能书写准考号,不得书写本人姓名。”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也很期待他在复赛中的表现,能否一如初赛时精彩。”
巳时。北洹书院的开考锣声再次响起,参加诗文、琴棋、书画复赛的三十一名学子,在胸挂标牌的工作人员引领下,身着指定的衣裳,进入北洹书院大讲堂进行才艺比赛的第二轮复赛。
众人的眼睛都望向排在第一位的学子——杜宝茗。只见他年纪大约十八岁左右,身材修长,面容如玉。
工作人员将复赛的卷子发给31名参赛学子后,告诉他们还有一柱香的准备时间。锣声再次响起时,全场一片寂静。
不一会,端坐大讲堂前面的一名胸挂标牌的工作人员,弹起了一首悠扬的曲子,伴着琴声,站在他身边的两个少年用优美动听的嗓音唱道,“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圜果抟兮。……”
宝宝出的复赛题目是:这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所写的《橘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