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买马社(3 / 5)
典型的四六体骈文。
大半天后,王巨才上交了一篇赋。
“为何作赋要用四六体,因为赋必须要词藻华丽,琅琅上口,虽然我也不喜之,但你生性浮躁,与为师走的不是一条道路。诗赋乃是科举重心所在,你这样的赋如何能唱名东华门?”
我生性浮躁吗?
但王巨敢反驳么?
“其次适度引经据典,文字要简炼,要言之有物。”
其实这些王巨都知道,然而用四六体切韵对偶联在一起,他就不知道如何写了。
这一年来,他几乎用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在苦读《尔雅》、《广韵》、《经典释义》。
但罗马不是一天筑成的。
因此未来科举几大项当中,他眼下基础最好的乃是策论,其次可能是帖经墨义,最差的便是诗赋。
张载又指正了许久,又说:“这样吧,以后你每天写一篇赋,两首诗。”
王巨皱眉苦脸。
“科举诗赋乃是关健,特别是殿试。难道你想学老夫一样,到年近四十才考中嘛?”
“不也很好吗。”
“对于我来说很好,可你心性浮躁,意欲富贵,中得晚了,磨勘数年,你还剩下多少时光?我打算让你下届就去参加科举。”
这也很重要,若是下届王巨就高中的话,那么还不到二十岁,磨一磨,二十几岁便可以渐渐上位了。这个就象寇准一样,若不是他中得早,如何在三十来岁,便做到枢密副使的高位?
“恩师说得对。”
张载开始布题,一下子布了几十道题目,涉及到各个方面,经义,时务,让王巨拿着这些题目以后去做诗赋。然后吃饭,吃完饭四人回家。
“大哥,我们真的要上私塾吗?”二妞问。
宋朝女子有女子教育,甚至都超过了王巨的意料。但多教一些女德,因此二妞上不上私塾,王巨不是那么太在意。但三弟必须要上私塾了,自己时间也越来越紧。
其实不用张载教诲王巨也知道,有了好老师还不行,最好先将举子拿下。有了举子,才有了省试的资格。那怕一考不中,可以二考三考,但手中必须得有这个资格。
所以抽不出来多少时间教三弟。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三弟进私塾学习几年,再想办法进县学或州学,自己再于一边略加指导,说不定三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