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嘎拉哈(2 / 5)
王勇正在和两个小丫头玩嘎拉哈,这东西就是一种动物骨头的关节部分。是王勇他们小时经常玩的一种游戏。
方法很简单,手里拿着四个嘎拉哈往地上一扔,然后捡起一个,把手里这个往空中一扔,在它下坠之前,迅速地抓起地上的嘎拉哈,然后再接住落下的那一颗。一次捡一颗是五分,捡两颗是十分,捡三颗是十五分。
如果没接住。或者抓在手里的那颗掉了,那么就算输了,换另一个人来玩。
这应该是最简单的抓单,还有抓双。单裹,双裹什么的等等嘎拉哈的玩法,还有一种玩法更简单一diǎn,那就是掷嘎拉哈。
先将嘎拉哈按人数均分。按规则用手指弹。第一个人开始,选一个“子”,然后像弹玻璃球一样。向另一个面纹相同的“子”弹击,击中就赢了。
没有击中,或者碰到了别的“子”以及弹错,拣错,没有可弹的时候,就轮到下一个重新扔,弹,弹完最后一对的为胜。
不过王勇他们小时候玩的没那么多讲究,很多时候都是捡diǎn石头子替代。先将一堆石头子往高一扔,散落到地上。每人选出其中一个“母儿”,
往高一扔,在它落下之前,从地上的“子儿”堆里快速的抓几个,在接住落下来 的“母”,这样最后地上的一堆石头子抓完,谁手里石头子多谁就胜利了。
据说这是之前满*清*入*关的时候传过来的,嘎拉哈是满*语的音译。是指兽类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的小骨头,科学叫法是距骨。
因为这块骨头很特别,能或站或坐的形成“真,驴,坑,肚”四种不同的姿势,所以就形成了很多独特地玩法。
最早嘎拉哈只是满*族女孩的一种玩具,满*清*入*关之后,传入汉族,并且在东北,华北地区扩散开来。
在半山村周围这一片地区,像是王勇这个年纪的,或者比他年龄大的,可能无论男女,就没有小时候没玩过嘎拉哈的。
不过那个时候,农村生活条件很差,一般来说一年到头也很难吃一回肉,大部分都是到年根的时候才可能杀一头年猪,除了留一些肉自己吃之外,大部分都会被换成钱,好补贴家用。
也正因为如此,除了村里的杀猪匠家,恐怕很少有孩子手里有足够的嘎拉哈。不过人民群众的智慧那是无穷的,没有嘎拉哈那就找替代的呗。
于是什么泥捏的,什么石头的,木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