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灾年粮价跌(3 / 5)
管是留着以备不时之需,还是以后拿来卖钱,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囤积粮草以备不时之需,可;若为赚钱,不可。”
桥玄说完,颤巍巍的站了起来,陈旭、桥宇立刻上前,一左一右的将他搀扶到屋里。
及至桥玄回屋休息以后,陈旭、桥宇出来,宇谓旭曰:“伯翁之言何意?”
陈旭思量半晌,答曰:“我亦不知。”
二人后来商议,多囤积点粮食总是没错,就开始四处收购粮食,还有不少富户也有相同的打算,一时间,粮食价格猛增。
豫州的粮食都是一年两熟,日子一天天过去,等到收割庄稼之后,农户们个个‘欲’哭无泪。
旱灾加上蝗灾,使得粮食减产十分严重,有些农户甚至颗粒无收。
汉代虽说灾年可以减税、甚至免税,但是东汉与西羌的战争历时百年,使得国库空虚,更兼十常‘侍’‘弄’权,农户们的赋税不但没有减免,甚至还要缴纳算赋、口赋、更赋等诸多赋税。
一时间,很多家庭散尽家财、甚至卖掉田地才能够缴纳赋税,失去田地的百姓背井离乡,成为流民,大汉帝国更加动‘荡’不安。
走在大街上,眼见诸多百姓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很多人瘦骨嶙峋,表情木然的缩在墙角。
陈旭不由心中酸涩,独自叹道:“天灾不断,朝政**,豪强、富户趁火打劫,平民百姓何其无辜?”
官府虽说每日散粥,奈何人多粥少,如此多的难民如何能够吃饱?
陈旭亲眼看到,一位老人因为身体虚弱,又领不到粥,只能看了这个世界一眼,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那一眼,包含了太多的留恋与悲楚。
他还看到过一位母亲,‘乳’房干瘪,瘦骨嶙峋,只能割破手指,用鲜血喂养婴儿。
上面诉说之事,陈旭见到太多。
他也想去帮助这些人,但是他只是一个被别人收留的逃犯,即使能帮到一个人,甚至是十个人,难道还能帮到一百个人、一千人?
此时,他不由想起去过陈家村的那位太平教道人。
曾经听闻他说流民的悲惨生活,陈旭还没有感觉,亲眼见过之后,才会被深深的震撼住。
“黄巾起义要爆发了吗?”
陈旭不知道黄巾起义在哪一年爆发,他只知道,因为全国大旱,庄稼颗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