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章 一封朝奏九重天(4 / 7)
”
“辽东?”刘彻注意到了这个张骞提到了两次的地名。汉时的辽东还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对于中央朝廷来说,那是一个不毛之地,从来不重要。
“正是。”张骞乘此机会将辽东城之事说出,“禀皇上,臣自匈奴亡归,途中遇大雾,不辨方向,臣与堂邑父二人幸遇辽东城民搭救,故而得以进入辽东城。”
“辽东城乃是数年前关内之民,流亡至辽东所建。几年时间内建设的颇有些规模,近来关中各地流行的东北奇珍,正是来自此城。”张骞低头说道,“关外苦寒之地,兼有匈奴等外族欺凌,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庇佑,故而请臣献上他们在辽东偶然制成的玻璃献上。”
“玻璃?那是何物?”刘彻见张骞如此郑重其事的介绍,也有了些兴趣。
“此物由臣之胡奴堂邑父携带,正在殿外。”
“是吗?来人,宣堂邑父。”刘彻对于堂邑父的事情,早已经从张骞送上的奏折中知晓,他知道如果没有这个胡奴,则张骞早已经葬身在西域。
“奴婢堂邑父叩见皇上!”堂邑父在来之前早被张骞严加训练过,行礼也行得有模有样。
“起来吧。”刘彻看着大块头的堂邑父柔声说道,“听张大人说,有一样名为玻璃的物什,在你手中?”
“正是。”堂邑父很是老实的点了点头,他小心翼翼的打开一直捧在手中的木质箱子,里面是层层叠叠的绸子。为了保管这些易碎的玻璃,陈娇可说是费尽心思,最后以高价从行商们那里得到了大量的丝绸垫在箱子里面,以求减少路上的震荡。不过,即使如此,仍然有两个杯子不慎破裂,昨晚检查时让张骞和堂邑父一阵肉痛。
堂邑父小心翼翼的撩开蒙在上面的丝绸,露出了晶莹剔透的玻璃。一股巨大的抽气声立马响起,所有的人都盯着堂邑父拿出的那个玻璃杯子,脸上露出了极度震惊的表情。即使见多识广的各位皇亲国戚也忍不住垫着脚,想要走得近一些看清楚一些。
“这……这是,”刘彻也不禁有些目瞪口呆。
“回皇上,这就是辽东城所献的至宝,玻璃。”张骞看着众人的表情,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那日见到玻璃时的错愕。想起那个蒙面女子将这个箱子交到自己手中时,那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接着,堂邑父从箱子里面接连拿出玻璃杯子,玻璃盘子,玻璃发簪以及一条栩栩如生的玻璃龙,一一摆在地上,请朝廷公亲们察看。众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