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部分(5 / 6)
下,卫导也赞成,不过租房子的钱是她自掏腰包的。
静安寺附近是寸土寸金,素问咬咬牙,租下一处花园小区的套房,两居室,她和小艾一人一间,平常老师们来了就在客厅授课。
她每天早晨天没亮就爬起来到人民公园跑步,主要是跟那些晨练的老头老太太们搭个话。上海话发展了这么多年,到年轻人中间已产生许多变化,也只有那些老人们会说最地道的上海话,生活里还保留着最原始的上海人的习惯。
她没事就坐在花坛边,看老大爷下棋,有时候用不正宗的上海话搭几句腔。起初没人搭理她,久而久之,混了眼熟,大爷们见了她也会眯着眼打个招呼:“小姑娘老精神,今朝又来啦。”
老人们骨子里天生有一种唠叨的的潜质,熟了以后,说起当年的石库门,十里洋场,英租界,滔滔不绝,叹息中带着感慨,颇有种“你们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懂”的意思。不过素问也算耐心,通常能从早上六七点,一直陪听到九十点钟要赶回去上课为止。
老师们教授的主要是行走和姿态。毕竟她不是穿着旗袍摆个pose就行的,行走说话,一举一动,都得符合那个年代女性的特点。为了让她能够穿着旗袍行走自如,老师们每天让她穿着高跟鞋,头顶一本字典练习走路,从客厅走到阳台,书不能掉落。一整天下来,素问不仅脖子僵,脚也肿,趴在床上动都不愿动一下。
她不知怎么,想起当初看还珠,容麼麽好似也是这么调教小燕子的,不由又笑起来,颇有点苦中作乐的味道。
这中间叶子来看过她一次。叶子去横店,途径上海,顺道来慰问她,还给她带来个好消息,周沫已经把版权卖给她,并且同意跟编剧一起改编剧本,务求最真实的还原小说场景,给小说迷和电视观众都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这算是这么多天苦日子里唯一的一点曙光了,素问眼巴巴问:“那演员呢?男演员打算找谁?”
这是部典型的女人戏,剧中一帮优秀男人围着她一个人转,当初周沫写这书时就是这样跟她yy的:“四爷的冷酷,八爷的温柔,十三的潇洒,十四的率直,我要这些男人所有的优点都只为了女主一个人展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素问也特好奇公司会找谁跟她配戏。
按照惯例,公司的内戏,肯定会优先自家艺人,可惜华谊这些年培养的花旦不少,小生却寥寥无几。再大牌一点的,像薛绍峰,人家早就只拍电影,不接电视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